淮安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摘要)
——2020年1月10日在淮安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淮安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肖天奉
2019年,全市檢察機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委、上級檢察院決策部署和市八屆人大三次會議精神,全面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職責,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全年共辦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等各類案件17868件,獲得市級以上集體榮譽135項、個人榮譽112人次,市檢察院被省檢察院記“集體二等功”,被市政府授予“五一勞動獎狀”。
一、圍繞中心大局優化服務保障,努力提供更好檢察產品
進一步找準工作著力點,切實做到履職著眼大局、司法圍繞發展、辦案維護穩定、監督促進和諧。
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堅持重拳出擊、除惡務盡、快捕快訴,共批準逮捕涉黑涉惡犯罪63件171人、提起公訴46件375人。
助推打贏“三大攻堅戰”。起訴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妨害信用卡管理等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7件78人。積極開展扶貧助困,投入資金99.15萬元用于掛鉤村標準化廠房建設、貧困戶慰問等。依法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65件245人,加強以案釋法引導群眾共護洪澤湖“一湖清水、良好生態”。
全力護航實體經濟發展。市檢察院制定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12條意見”并抓好落實,幫助有關企業解決涉法問題36個。起訴侵犯知識產權、危害稅收征管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238件731人。
二、突出人民中心切實為民司法,積極順應新要求新期待
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貫徹落實到檢察工作的全方位、全過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依法起訴盜竊、詐騙、尋釁滋事等侵犯公民財產、妨害社會管理秩序類案件1795件3220人。起訴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以及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的犯罪62件129人。圍繞學校周邊、網絡餐飲等食品安全損害易發地域、領域立案62件。
著力推進民生服務。優化12309檢察服務中心建設,金湖縣檢察服務中心通過標準化試點國家級驗收,系全國檢察系統首家。市檢察院制定信訪“七日內程序回復、三個月內實體答復”實施辦法,依法辦理群眾來信來訪2896件。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26件,發放救助金214.5萬元。
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依法起訴重大責任事故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等18件28人,研判報告獲得縣(區)以上領導批示32篇。全年共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68件,被采納率超過70%。引導群眾崇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市級以上媒體刊發稿件2672篇。
三、聚焦主責主業重抓司法辦案,強化監督維護公平正義
做優刑事檢察工作。依法批準(決定)逮捕1290件2003人、起訴3687件5841人。依法不批捕370件706人、不起訴251件528人。依法監督立案46件、監督撤案105件,糾正漏捕150人,糾正漏訴42人。
做實民事行政檢察工作。辦理不服生效裁判、民事審判活動違法、民事執行監督等案件547件,提出抗訴2件,法院再審改變3件(含上年結轉);發出民事再審、執行活動監督、審判程序違法檢察建議287件,同比上升22.6%。依法辦理虛假訴訟案件68件。
做好職務犯罪檢察工作。與市監委共商,在全省率先建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監察機關職務犯罪案件調查工作制度。全市共起訴職務犯罪案件51件56人,不起訴1件1人,全市檢察機關依法履職,先后以涉嫌徇私枉法罪、虐待被監管人罪對2名公安干警立案偵查。
做細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批捕未成年人犯罪25件36人、起訴56件85人,不捕78人、不訴80人,辦理的一起涉惡犯罪集團侵害在校生權益案件被最高檢、公安部新聞發布會采用,并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全市116名檢察人員受聘擔任163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開展法律宣講、法治報告196次。MV“青春需要溫暖”獲得最高檢、教育部、團中央肯定推廣,媒體閱讀量突破5億人次。
四、堅持公益核心強化履職擔當,努力當好公共利益代表
圍繞人民群眾對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食品更安全的需求,主動高效作為,履行好公益保護的崇高使命。
聚焦重點抓辦案。全年共立案民事公益訴訟43件、行政公益訴訟205件,其中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立案127件,督促保護、收回國有財產2026萬余元,追償修復生態、治理環境費用2045萬余元,清除各類垃圾3.67萬噸,收回被非法占有土地8.19畝。
轉變思路促共贏。堅持依法監督與支持配合并重,盡量使用訴前程序解決問題,不追求起訴數量,把依法監督的過程變成促進依法行政的過程,辦理訴前程序案件249件,推動相關行政機關糾正違法或履行職責190件。
完善機制謀長效。持續推動市“兩辦”加強和支持配合公益訴訟工作意見等系列文件的落實,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五、緊扣提質增效深化司法改革,推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圍繞落地、落實、落細目標,推動檢察改革向縱深發展,提升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開展內設機構改革工作,落實“捕訴一體”要求,壓實司法責任。繼續完善檢察人員分類管理、職業培訓、績效考核等機制,做好改革“精裝修”。
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年適用認罪認罰案件2581件4024人,量刑建議被采納率88.93%。
推進辦案機制模式改革。入額院領導辦理疑難復雜案件1095件,檢察長、副檢察長列席法院審委會36人次,建立職務犯罪、黑惡勢力犯罪、公益訴訟等辦案團隊20個,不斷提升專業化辦案水平。
六、瞄準全面均衡夯實基層基礎,推動淮安檢察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抓隊伍、強素能,抓基層、強基礎,為淮安檢察工作行穩致遠注入更多固本元素。
加強檢察隊伍建設。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出臺領導干部“六個帶頭”強化擔當改進作風的意見,開展“小課堂”、領導干部上講臺等319次。聘請14名專家學者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
強化智慧檢務建設。利用政法協同平臺接收、移送案件文書1.2萬余件,實現公、檢、法機關信息共通共享、案件快速流轉。推動全市45.6%的刑事案件通過智能輔助系統辦理,充分發揮案件管理大數據平臺的數據賦能、動態分析作用,及時發現法律監督線索110條。創新開展視頻智能分析管理系統建設,兩級檢察院在全市率先全部創成省5A級數字檔案室。
規范司法辦案行為。共督促整改問題159條,超期案件問題整改率100%。加強案件質量評查工作,共評(復)查各類案件721件,發現瑕疵性問題86個,并全部整改到位。
一年來,全市檢察機關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全市兩級檢察院共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檢察工作18次,市檢察院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了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并認真抓好審議意見的貫徹落實。深入開展“代表委員聯絡月”“檢察開放日”等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參加案件公開審查聽證、觀摩評議案件庭審等1057人次。通過“淮檢聯絡在線”微信公眾號、代表委員聯絡微信群等,編發推送信息138條,及時讓代表委員了解、監督檢察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之年,是全面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特殊意義。新的一年,全市檢察機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聚焦聚力市域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司法辦案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隊伍建設為保障,全面履職、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不斷強化政治自覺,全力推動服務保障取得新成效。堅持整改問題和完善機制相結合,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大局,服務“一區兩帶”等重大戰略實施,讓法治成為淮安最好的營商環境。認真履行批捕、起訴職能,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和群眾合法權益。
二、持續抓好司法辦案,全力推動社會治理實現新提升。圍繞淮安申報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目標,提供優質法治保障。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加強“等”外領域探索力度,拓寬公益保護范圍。深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鈍化社會矛盾。充分發揮檢察建議作用,促進完善制度機制,堵塞社會治理漏洞。
三、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全力推動轉型發展呈現新氣象。加快專業化建設步伐,促進各類型辦案團隊更加定型完善。繼續在未成年人檢察、典型案例打造等方面下功夫,力爭創造更多的淮安檢察樣板、淮安檢察經驗。加強對檢察權運行的監督管理,確保有權必有責、用權不任性。深化智慧檢務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創新與檢察工作深度融合。
四、切實加強基礎建設,全力推動發展后勁得到新增強。以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為方向,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提升檢察人員適應新時期工作需要的能力水平。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檢,推進檢察隊伍忠誠、干凈、擔當。強化對基層檢察院的指導幫助、督促檢查,推動工作平衡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