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摘要)
——2020年1月10日在淮安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代院長 章 潤
2019年,全市法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牢記初心使命,忠誠履職盡責,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推進平安淮安建設,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從嚴從重打擊黑惡勢力犯罪,一審審結涉黑惡案件49件,判處被告人378人,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80人,形成震懾黑惡勢力犯罪強大聲勢。加大“打財斷血”力度,對涉黑惡案件判處罰金1147.01萬元,追繳、沒收違法所得或責令退賠2959.97萬元;開展專項執行月活動,綜合運用查封、扣押、拘留等強制措施,實現“不見財”涉黑惡案件“清零”。
——依法懲治各類刑事犯罪。一審審結刑事案件3629件,判處被告人4993人。維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一審審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等案件99件。保障群眾“錢袋子的安全”,一審審結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等案件31件。守護淮安生態“顏值”,在盱眙縣法院設立洪澤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審結沈某某等14人非法拆解冶煉廢鉛蓄電池等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環境資源案件62件。加強未成年人犯罪審判和青少年維權工作,推進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和社區矯正工作。
——嚴懲貪污賄賂瀆職犯罪。一審審結職務犯罪案件33件37人,其中原縣處級以上干部4人,依法審理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國家煙草專賣局原副局長趙洪順受賄、華潤山西醫藥公司原總經理張紅林非法經營同類營業等大案要案。嚴厲懲治脫貧攻堅領域“微腐敗”犯罪,一審審結侵吞扶貧資金、惠農補貼等案件2件。加大行賄犯罪懲治力度,依法判處行賄犯罪6人。
——營造崇德尚法良好氛圍。堅持弘揚社會正氣、抵制歪風邪氣,市法院審理的侮辱消防烈士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人民法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案例”,并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向社會發布刑事、行政、環境資源、民間借貸等審判白皮書6份,向政府及其部門發出司法建議223件,3件司法建議被評為“全省法院優秀司法建議”。深入開展法治宣傳,《今日說法》等央視欄目播放全市法院案例51個,制作法治微電影微視頻13部。
二、聚力打造法治高地,依法保障淮安高質量發展
——努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制定出臺保護民營經濟發展的“兩意見一方案”,為在淮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提供司法保障。推動建立市縣(區)府院破產審判協調聯動機制,通過“重整和解”使5家企業獲得新生,通過“破產清算”使62家企業有序退出市場,清理債權債務14.96億元,盤活廠房、土地280.77萬平方米,安置職工4486人。與市工商聯聯合開展“法潤民企6+1”行動,聯系全市520余家民營企業,為其提供法律體檢、法律咨詢、法律培訓等服務。
——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妥善化解群體性糾紛,有效解決利群時代商貿、長青休閑用品、洛斐爾建材等公司61批次1660余件群體性勞動爭議案件。成功調處生態新城建行與華信投資等7家公司、涉案標的額近5億元的金融借款合同案件。開展“套路貸”虛假訴訟專項治理,建立疑似職業放貸人名錄,全面復查2016年以來的民間借貸案件37506件,移送涉嫌犯罪線索1866條。積極參與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清理P2P網絡仲裁裁決執行案件123件。依法妥善處置淮海青年城、港龍義烏、愛琴海等問題樓盤34個。
——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一審審結知識產權案件272件。依法適用“雙罰”制判處侵犯影視作品著作權案被告人“BT天堂”網袁某某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案件微博點擊量超2億次,被評為“全國打擊侵權盜版十大案件”,市法院被國家版權局評為“查處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單位一等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司法建議工作,幫助企業提高權利意識和維權能力。
——有力促進法治政府建設。一審審結行政訴訟案件686件,其中判決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確認違法或無效、責令履行法定職責等79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裁定駁回起訴396件,經法院協調和解、撤訴152件,審查非訴行政執行案件691件,促進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服務保障全市“重特大項目攻堅年活動”,市法院被市委市政府評為“中心城市建設優秀服務單位”。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群眾多元司法需求
——提供全方位、精細化民生權益保障。妥善審結涉及群眾“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的一審民事案件48127件。深入開展“法護家園”系列活動,與婦聯互設家事調解室、家事巡回法庭,婚姻家庭案件一審調撤率達62.9%。加大對消費欺詐行為的制裁力度,一審審結網絡購物、消費侵權等案件72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為經濟困難當事人發放救助資金299.16萬元、緩減免交訴訟費232.84萬元,彰顯司法的溫度。
——健全實戰型、長效化執行攻堅機制。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大力實施“執行接續攻堅”行動,全市法院執結案件31872件,執行到位標的額71.2億元,執行四項核心指標居全省前列。完善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發布執行懸賞公告1929次、失信被執行人信息19412人次,促使5827名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大力開展涉金融、民生等領域專項集中執行活動,開展搜查1899次,拘傳或拘留1597人,判處拒執犯罪2人。完善執行指揮中心“854”模式,推廣清江浦區法院執行案件“三分法”管理經驗,首次執行案件法定期限內結案率94.12%,同比上升24.29個百分點,平均用時同比縮短68.73天。
——構建一站式、立體化訴訟服務體系。全市兩級法院全部建成非訴訟服務分中心、訴訟與非訴訟對接中心,為當事人提供一站通辦的便捷服務。群眾訴訟事項當場辦結率、一次性辦結率達98%以上。全市法院辦理網上立案35094件、跨域立案98件。6家基層法院建成“24小時自助法院”,實現訴訟“不打烊”。
——打造寬領域、多元化糾紛解決平臺。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建立民事案件“萬人成訟率”通報制度,大力推動“無訟淮安”創建工作,實現審務進基層、法官進網格全覆蓋。實質化運行非公企業、金融糾紛、醫患糾紛等12類聯動調處平臺,人民調解員、特邀調解員等參與訴前化解糾紛17182起。自主研發“無訟淮安”在線多元調解平臺。市法院和6家基層法院一審收案總量呈下降態勢,全市法院一審收案總量下降3.06%。
四、深化司法工作機制改革,堅決確保司法公正
——構建科學有效的審判監管機制。強化市法院的監督指導,審結二審案件5152件;編寫類案審理指南8份、刊發《參閱案例》4期76個,促進裁判尺度統一。建立“四類案件”管理清單,全市法院院庭長承辦和擔任審判長辦結案件65423件,占結案總數的60.12%。構建日常評查、定期評查、重點評查、專項評查“四位一體”評查模式。全市法院2份文書、1場庭審分別入選全國法院“百份優秀裁判文書”和“百場優秀庭審”。
——完善公正高效的訴訟制度體系。縱深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改革,實行“兩拓展一集中”,有力提升辦案效率,實現11%的員額法官辦理51%的民事案件,速裁案件平均審理天數35天,25個快執團隊辦理65%的執行案件。扎實推進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保障被告人訴訟權利,全市法律援助刑事案件1003件,援助比例達100%。
——推進系統協同的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全市基層法院內設機構全部調整到位,共精簡機構45個。加強“智慧法院”建設,自主研發案件繁簡分流自動識別系統,被評為“2019年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優秀創新案例”。市法院及淮陰區、淮安區、洪澤區3家基層法院創成省5A級數字檔案室。
五、加強能力素質建設,努力打造過硬法院隊伍
——突出政治引領。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培訓,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干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扎實開展“一支部一品牌”“主題黨日”“雙諾雙評雙勵”等活動。
——強化能力建設。組織干警參加各類培訓128期4600余人次,做到全員參訓、全員提升。開展技能競賽和崗位練兵活動,增強干警“實戰”能力。加強司法調研工作,舉辦“青年法官論壇”。完善優秀人才培養機制,選派5名干警上掛下派。
——持續正風肅紀。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拉緊鏈條壓實責任。切實改進作風,經常性開展作風檢查、審務督察,積極配合市委巡察工作。加大廉政風險防控力度,建立“全方位綜合監管長效機制‘1+10’制度體系”,應用“審執結案件廉政回訪”平臺,先后回訪案件5479件12471人。
——主動接受監督。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積極配合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審議全市法院未成年人與家事審判工作,對審議反饋意見抓好整改落實。積極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定期通報工作,聽取意見建議。依法接受檢察機關監督,審結抗訴案件17件,辦理檢察建議案件287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召開律師代表座談會,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14876件。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的“決勝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市第七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部署要求,緊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一目標,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兩項重點,啟動“審判質效提升年、司法改革鞏固年、為民服務深化年”三項活動,推進“司法能力、紀律作風、基層基礎、智慧法院”四大建設,精心打造高質量司法,全力助推品質政法建設,為淮安高質量跨越發展提供更加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扛起更大擔當,著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準確把握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關于“執行合同”“保護少數投資者”“辦理破產”等指標內涵,進一步提高相關案件審判執行質效,努力營造尊商、護商、惠商的良好氛圍。加大產權保護力度,切實維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實行最嚴格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提高違法侵權成本,全力保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法潤民企6+1”行動轉型升級,構建涉企案件分析研判、經營風險預警提示、法企文化共建機制,努力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司法服務。
二是強化更實舉措,著力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圍繞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市”,打響“無訟淮安”創建品牌,努力讓更多糾紛以和諧方式解決。圍繞掃黑除惡重點培育市建設,堅持黑惡并掃、“傘網”并除、“財血”并斷,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圍繞一體推進“三不”機制,嚴懲貪污賄賂瀆職犯罪,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高預警和處置能力,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加強行政審判工作,加大法治宣傳力度,引領奉法、守法良好風尚。
三是打造更優服務,著力落實司法利民便民措施。加強人身權、財產權司法保護,依法妥善審理涉民生案件,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接續攻堅“切實解決執行難”,不斷加大執行力度,全面清理執行積案,向人民群眾兌現勝訴權益。建強建優洪澤湖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強化生態修復工作,筑牢綠色司法屏障。深入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訴訟服務。
四是落實更嚴要求,著力維護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進一步完善審判管理機制,加強對下監督指導,促進嚴格規范司法,推進裁判尺度統一。大力加強隊伍“四化”建設,全面構建符合司法工作特點的素質培養、選拔任用、職業保障機制,確保干警政治過硬、本領高強。認真做好市委巡察整改工作,健全完善隊伍全方位綜合監管機制,加大查處問責力度,形成“震懾、不敢、知止”氛圍。
五是強化更高自覺,著力接受各方監督。加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絡工作,加大建議、提案辦理力度,提高建議、提案辦成率。深入推進司法公開,建立一體化司法公開平臺,打造動態、透明、便捷的陽光司法機制。加強人民陪審員工作,進一步提高人民陪審員參審率,讓人民群眾監督公平正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