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把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作為綜合醫改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多措并舉、穩步推進,取得一定成效。如何推進分級診療強基層,人大代表們聚焦關注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既要“培養好”更要“留得住”。
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口羅雀”的現象依然存在,近期肆虐的流感,讓不少市民對這一現象深有感受。在分級診療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當下,如何讓“淤積”在大醫院中的病人“流動”到基層醫院,一直是市人大代表、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鄭東輝思考的問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他曾到古巴參加了“一帶一路”分級診療高級論壇,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古巴,不管是頂級醫院的醫生還是鄉鎮醫院的醫生,都是在一樣的學校經過6年本科學習畢業的。之后在工作崗位服務2年后,表現好的才能去報考研究生。”中國的醫生,既有8年制的博士、7年制的碩士,而一些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連本科生都很難招到。
如何讓廣大市民都能獲得優質的醫療資源,不斷提升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專業水平,讓廣大市民愿意“基層首診”,人才很關鍵。“雖說基層可能招不到研究生,但我們可以對基層衛生工作者進行專業化培訓,不斷提升其專業水平。”在他看來,對基層衛生工作者進行住院醫師專業化規培很重要。淮安市二院作為當地的龍頭公立醫院,今年將進一步加強其49家醫聯體單位的同質化教育,不斷提升基層工作者的專業水平,“不管他們之前從什么樣門檻進來的,經過我們的專業培訓后,都從一樣的門檻出去。”通過不斷增強基層醫療水平,促進整體醫療水平的提升,讓普通疾病90%不出縣,三甲醫院也回歸到看疑難、危重和專科性強的疾病初衷。此外,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頂級醫療機構合作,不斷引入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發揮優勢專科的引領作用,帶動整個地區醫療水平的提升,達到強基層、福民生作用,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基層醫療人才不僅要“培養好”,更要“留得住”。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多年的市人大代表、市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方連成表示,基層醫院人才流失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影像科、兒科等本身就稀缺的專業。“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本科畢業來基層工作幾年,能獨當一面時,便跳槽了。”在他看來,薪資偏低、發展空間有限是其主要因素,“我們同等級別的醫生與大醫院相比,工資差距很大。”他建議,相關主管部門能制定相關的政策,不斷提高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并在職稱等晉升空間上,給予更多的扶持。
市人大代表、漣水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濮娟也表示,“分級診療”四個字說起來容易,但其實非常復雜,是一個全面的政策組合制度,涉及到醫療、醫保、人事薪酬等各種保障機制,“這其中,各級政府應擔當起更重要的角色,通過積極引導、完善相關配套制度等,多措并舉推進實施。”
此外,醫聯體建設、“互聯網+”網絡醫院建設等也是眾多人大代表關注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