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市人大代表、淮陰區政府便民熱線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我市大力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淮安的水越來越清,天越來越藍。但他同時指出,我市在水質監測預警能力上還有待提升。
“目前,我市水質監測預警仍然采用人工采樣分析方式進行,在省級重要考核斷面每月開展一次。”張磊認為,這種監測方式存在不足,對于偶然發生的水質異常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容易造成經濟和生態損失。
“去年9月,很多市民向淮陰區12345投訴,反映淮陰區六塘河河水被鄰市上游污水污染,導致大量魚蝦死亡。”張磊稱,跨市縣的水質污染發生時,由于不能及時監測,錯過了處置時機,導致污染影響較大。
在和市環保部門協商討論的基礎上,張磊建議,我市應完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在省級重要考核水質斷面(出入重要湖體斷面)新建水質自動監測站,如入洪澤湖的老子山、維橋河口斷面,出洪澤湖的洪澤區水泥廠斷面,我市與鹽城市界入海水道蘇嘴斷面,淮陰區與泗陽縣六塘河斷面,漣水縣與淮陰區縣界新渡斷面等,實現水質實時、不間斷地自動智能分析,提高水質污染預警、處置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