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2021年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專題 項目進展
小作坊關乎大民生,市政府高度重視小作坊食品安全和民生福祉工作。2020年,我市開展了全市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優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多數小作坊的生產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在此基礎上,市政府按照省政府要求,將“推進小作坊提檔升級,培育‘名特優’小作坊”列入2021年為民辦實事項目,旨在嚴守食品安全底線,重點打造一批“名特優”小作坊示范點,全面推動我市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整體提升。
該項工作以“堅持政府主導、堅持部門聯動、堅持作坊主責”為工作原則。市政府出臺《關于做好2021年市政府為民辦十件實事的通知》,明確市、縣財政拿出600萬元經費,專項用于小作坊整治提優工作。市食安辦、市市場監管局印發了《淮安市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暨“名特優”食品小作坊培育工作方案》《淮安市2021年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優工程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各縣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內容及具體時間進度安排。6月4日,市食安委組織召開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暨民生實事現場會。相關市領導研究小作坊整治提優對策措施,解決小作坊整治提優工作中的難點,督促各縣區強化責任落實,形成工作合力。
為摸清我市小作坊生產狀況,準確掌握小作坊經營主體、數量、分布、主要產品等基本信息,全市各級市場監管工作人員深入一線,開展“點對點”篩查,及時完善監管檔案,為創建工作提供數據參考。市場監管工作人員適時開展“名特優”小作坊創建動員,向小作坊業主宣傳創建工作對提升小作坊自身形象、增加產品知名度的積極作用,有效增強了小作坊業主的創建意愿。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優工作啟動后,我市加大對小作坊幫扶和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力度,全年開展小作坊專項培訓21次,參訓人員480人,現場對小作坊開展指導275家次;幫助統一公示欄信息,完善生產臺賬制作、管理制度的設計;現場指導小作坊流程改造、設備升級;主動協調解決小作坊在創建及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市市場監管局組織工作人員對各縣區小作坊創建工作及參創小作坊生產狀況開展多輪“巡診”,及時查找創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幫助小作坊排查食品安全隱患,為創建工作和小作坊安全生產“把脈會診”。2021年,我市共有62家小作坊申報參創省級“名特優”食品小作坊。在第一輪省級初評驗收中,淮安市平均得分100.54分,位列全省第一。此后,有46家食品小作坊通過初評驗收,32家成功躋身江蘇省“名特優”食品小作坊。
為倒逼小作坊業主夯實主體責任,2021年,市市場監管局聚焦小作坊生產開展了3次食品安全“逢十行動”,通過網絡向公眾直播小作坊生產及監管的全過程。在2019—2020年連續兩年實現抽樣覆蓋全部在產小作坊的基礎上,2021年,我市抽檢小作坊937個批次,日常監督檢查1597家次,檢查中發現問題840個,已全部完成整改。32家參創“名特優”的小作坊接入網絡攝像頭,實現生產過程的透明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