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淮安區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做優做強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機裝備產業鏈條、滿足廣大農民對機械化生產的需要為目標,推動農機裝備產業和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轉型升級,為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
加快推動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現代農業前進步伐,該區建立健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組建農機裝備與技術創新平臺,開展技術攻關,重點研發蔬菜、蘆筍、西瓜等特色產業全程或關鍵環節機械化急需的農機裝備,填補機具斷檔空白,解決“無機可用”的難題;加速培育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新型耕作、水稻育秧、農產品加工等農機裝備企業,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同時,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的農機產品研發、生產、推廣新模式,持續提升創新能力,并加快推進智能控制、衛星定位等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和作業管理上的應用。
鞏固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為加快農機裝備向高質高效轉型,該區推動16個主要涉農鎮(街道)進行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提檔升級,鼓勵開展農機裝備升級換代,夯實水稻育插、高效植保等薄弱環節;加快水稻、小麥制種配套機具向精準智能、高效綠色轉變,注重適機化品種選推,促使良種、良法、良地、良機配套;推廣使用農機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推動主要農作物生產減人化、少人化,突破主要環節生產田間無人化作業技術。此外,大力倡導綠色節能環保發展理念,大力支持犁耕深翻、精量播種、精準施藥、高效施肥、秸稈離田、水肥一體、節水灌溉等農機裝備和技術的推廣應用。力爭到2025年,全區推廣無人駕駛插秧機、植保機、收割機、拖拉機等智能裝備1425臺以上,具有施肥裝置的插秧機占比達55%。
大力推廣特色農機新裝備新技術。該區圍繞特優高效種植、特種健康養殖、特色生態休閑產業,對照設施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果業、農產品初加工等機械化水平評價體系,著力提升產業裝備技術水平。在蔬菜生產上,試驗推廣起壟、移栽、采運、環控、灌溉施肥等關鍵環節機械化集成技術;在畜禽養殖上,重點推廣自動喂料飲水、集蛋、環境控制、糞污處理、遠程視頻監控等現代設施裝備,提升養殖自動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水產養殖業上,試驗示范推廣無人投喂、水體增氧、射流消毒、活體運輸和水質監控等機械化技術,倡導和建立漁業健康養殖機械化新模式;在林果業上,發展林果樹管理與果實采摘平臺,重點推廣修剪、施肥機械化技術;在農產品初加工上,重點發展預冷、清洗分級、包裝、保鮮儲藏、烘干、凍干、冷鏈等設施裝備。力爭到2025年,全區建設特色農業機械化示范園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