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盱眙縣把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標志性工程來抓,農房改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3年來,12000余戶農民群眾喜遷新居。
一點一滴,矢志踐行為民初心。該縣堅持“急需者先改”,將危房戶、重點區域磚泥房戶、丘陵高崗飲用水困難戶等作為優先改善對象,實行“一戶一策”搬遷安置,規范協議簽訂、補償發放、選房分房等工作,做到“農戶不同意不搬遷、安置不落實不搬遷”。該縣在農房改善工作開展之初就廣泛進行入戶調查,完成近13萬份調查問卷,全面掌握改善意愿戶的人口規模、分布狀況,為工作精細部署、項目規劃布點等提供科學依據。統籌“鼓勵進城、引導入鎮、尊重留村”的改善路徑,對進城入鎮購房改善戶落實獎勵政策,對城鎮安置類改善戶落實優惠價+限定價,購房價遠低于建設成本,同時實行大產權安置,讓改善戶房屋既能保值也能增值。此外,還創新成立搬遷農戶進城入鎮購房服務中心,主動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政策咨詢、購房指引等一站式服務,累計接待群眾2.5萬余人次。
一磚一瓦,盡顯山水田園特色。該縣時刻繃緊弦,全力以赴抓落實、搶工期、保質量、提品質,讓農民群眾早日住上安心房、放心房、暖心房。設立財政獎金池,邀請清華大學、東北大學、省城鄉規劃院等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單位,以特色田園鄉村標準,按照現代、鄉土、傳統等不同風格,規劃設計農房項目,充分展現“盱眙獨特的山水特色。目前,全縣竣工交付的23個農房改善社區中,8個列入省市示范名錄。
一筆一劃,譜寫產業興旺篇章。近年來,該縣以農房改善宅基地資源有償退出為契機,加快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累計流轉土地80余萬畝,蝦稻共生總面積達66.5萬畝,“盱眙龍蝦”品牌價值達215.51億元,龍蝦香米榮獲首屆全國稻漁綜合種養優質漁米評比金獎和“江蘇好大米十大品牌”。制定“一村一特”產業發展方案,構建生態蝦稻、高效園藝和休閑農業、數字農業“2+2”現代農業產業格局,打造了桃李天泉“文旅融合+”、黃花塘社區“紅色產業+”、謝圩小區“龍蝦烹飪+”等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一顰一笑,繪就美麗生活畫卷。該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鄉村善治新模式。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落實黨員聯戶機制,通過每名黨員掛包10-15戶群眾,做好政策宣傳、矛盾化解等工作,暢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以“做好群眾工作的管理員、服務員和調處員”為標準,培養一支“有忠心、有熱心,能苦干、能巧干”的網格員隊伍,成為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
在農房改善過程中,該縣還充分發揮文明實踐站的陣地作用,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提供義務理發、免費洗衣等志愿服務;組織深受信賴的鄉賢名嘴,進鄉村、入田頭宣講黨的理論方針政策;聯系社會各界能歌善舞的文藝愛好者,積極編排各類“送戲下鄉”活動,助力村鄰和諧,提升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