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萬物勃生。金湖縣呂良鎮境內淮金路旁的金綠源尋味樂園內姹紫嫣紅、水果飄香。走進集四季采摘、休閑觀光、民宿體驗、生態餐飲、科普教育、兒童游樂于一體的金綠源尋味樂園,看到草莓、火龍果、櫻桃、葡萄等,在鋼架大棚內或吐蕊發芽或開花結果,得知它們以高于市場價1~2倍以上的價格依然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深感設施農業的高質高效和無窮魅力,對近年來我市堅持深耕“三特”產業發展,以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持續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信心滿懷。
尋味“金綠源”
3月27日,星期六,上午9:30,盡管天氣陰沉,但金綠源尋味樂園服務中心廣場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游客車輛進出。“今天因為天氣原因,游客比昨天少了不少,平時這會兒車都要停滿了。”金綠源尋味樂園有限公司董事長顧仕舉說,每逢周末或節假日,來自市區和周邊縣區的游客絡繹不絕,當季水果供不應求,后到的游客只能預約下批水果成熟時再來。
沿著服務中心向南,金綠源的發展景況盡收眼底:近處,一條平坦的硬化道路在園內蜿蜒,道路兩邊成片的桃花、油菜花生機盎然,“熊大和熊二”“兔寶貝”等卡通形象置身于花叢中;遠方,一棟棟大棚依次排開……
走進單體占地30畝的櫻桃溫室大棚,一棵棵櫻桃樹枝丫舒展,粉色的花朵開滿枝頭,工人們正在進行人工授粉。“人工授粉能增加櫻桃的坐果率,讓果實更加飽滿,抗病性也更強。”技術人員姜壽旭介紹。在另一棟櫻桃大棚里,青澀的新果已掛上枝頭。“園里有水晶、黃玉、美國紅、俄羅斯8號等10多個櫻桃品種,通過扦插、嫁接等方式,能有效控制櫻桃生長速率。”姜壽旭說,櫻桃去年開始掛果,預計兩三年后產量趨于穩定,屆時每畝可產櫻桃2000斤,畝收入在10萬元左右。
草莓大棚里,一排排立體種植的草莓長勢正旺,紅紅的草莓在綠葉間羞答答地探出“小腦袋”,似一盞盞小紅燈籠鮮嫩欲滴,散發出陣陣清香。鮮甜的草莓進入豐產期,不僅吸引了周邊游客來體驗采摘,還吸引不少種植大戶前來取經。當天,金湖縣農廣校組織近百名種植大戶來到金綠源,邊觀摩邊品嘗美味的草莓,金北街道鄔橋村二組種植大戶萬鴻衛贊不絕口:“產量高,味道好,還節省人力,回去我也要發展高效農業。”
“園區種植有草莓、火龍果、獼猴桃、青棗、櫻桃等近30個品種水果,每個季節采摘3個品種以上,真正做到四季采摘。”顧仕舉介紹,2019年,金綠源的火龍果和草莓兩個單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省“神園杯”優質水果金獎、“江蘇省特色果園”、中國精品草莓金獎等榮譽也陸續收入囊中。目前,一期項目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3000人。
深耕“三特”產業
作為金湖縣全域旅游示范縣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江蘇金綠源尋味樂園有限公司始建于2015年,是按照五星級鄉村旅游區標準打造的現代農業體驗園。一期項目占地580畝,已投入資金5000萬元。在不斷培育特色品種、探索高效種植的基礎上,金綠源瞄準創建省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目標,大力推進二期項目建設。“準備再流轉土地780畝,投資1.2億元,打造集采摘、親子、休閑、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臺灣水果主題采摘農業園。蓮霧、鳳梨、愛文芒果、黃金木瓜、番石榴……將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親民’水果。”顧仕舉信心滿滿地說。
同時,金綠源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計劃在園區內建設加工廠,“購置果酒生產線和凍干生產線,對水果進行深加工,制成葡萄酒、水蜜桃酒、草莓干、鳳梨干……延長產業鏈,做足‘加工’文章,讓水果實現價值翻番。”顧仕舉說,要實現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把產業鏈留在鄉村,共享產業增值收益。
“金綠源尋味樂園是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典型,在做強第一產業基礎上,將產業鏈條向兩端延伸,提升精初加工價值鏈,拓展觀光旅游功能鏈,由賣原料轉向賣體驗、賣產品、賣風景,走上了一條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倪建華說。
近年來,我市將加快產業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點,深入挖掘資源稟賦優勢,強化政策要素支持,持續推動特優高效種植、特種健康養殖和特色生態休閑“三特”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以產業的高質高效支撐鄉村振興。全市“三特”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至2020年底,“三特”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比重近60%,建成優質食味稻種植基地182萬畝,蝦蟹特色養殖占比80%,食用菌產量15萬噸,種植中藥材5萬畝,休閑經營收入達19億元,創成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個。
“十四五”伊始,我市已制定詳實可行的產業圖譜,描繪指明今后5年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新藍圖和新路線:進一步發展壯大“三特”主導產業,到2025年基本建成稻米、蔬菜、生豬、家禽、龍蝦、種業6個百億元級產業及食用菌、中藥材、休閑農業3個成長型產業。圍繞“6+3”產業體系,各縣區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確立高效優質產業培育清單,加大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力度,構建各具特色的小龍蝦、瓜果、水生蔬果等農業產業集聚集群,加速實現全產業鏈條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外向型發展,促進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躍升。
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要靠產業,產業發展要有特色。我市緊緊抓住“三特”產業這個“牛鼻子”,步履鏗鏘,逐夢前行,走出了一條與市情農情相契合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色是農業的本色,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顧仕舉坦言,農業投資大、見效慢,當初選擇回家鄉投身農業,除了家鄉情結和農業情懷外,他更認準現代農業高效化和科技化的發展趨勢,看好農旅結合生態休閑產業發展的大好“錢”景。在此理念引領下,今年金綠源又引進新品種,建起果蔬盆景大棚。“像蘋果樹、橘子樹、青菜之類,我們提前培育好,客戶買盆栽回家后可以直接采摘食用,吃完后還能將盆送回來換取新的盆栽,倡導綠色環保的飲食新風尚。”
金綠源在逐步走上穩健發展之路的同時,還有效帶動周邊農民就業致富,凸顯鄉村振興為民增收的初心使命。公司成立了新豐村扶貧基地,為周邊60多名留守老人提供工作崗位;和縣殘聯合作,成立了殘疾人就業基地,幫扶16名殘疾人就業;還幫扶大小規模不等的農民種植項目20多個,帶動周邊100多人就業。附近村民張金奎老兩口常年在金綠源上班,老人開心地說:“兩人加起來年工資收入七八萬元,再加上土地流轉的收入,日子越過越好,生活越來越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