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漣水縣周碼村通過整合土地資源,美化鄉村環境,壯大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環境美、百姓富、民風淳的鄉村振興路。
美環境,守生態紅線
蟬鳴枝頭,風吹麥浪,盛夏時節,周碼村風景如畫,生機盎然。時光回溯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豬舍林立、楊絮亂飛的臟亂景象。
“很多村民的豬舍、廁所就建在自家屋前,鄰里談事,門口站不了幾分鐘就得散,那味道實在熏得人受不了。”村黨總支書記陳佳東說,村民深受環境之苦,但提及拆豬舍、私廁,很多人卻直搖頭,原因無他:自家花錢蓋的,拆了舍不得。
黨員帶頭,萬事不愁。陳佳東將村里的黨員干部聚集起來,動員他們做表率。看到黨員干部紛紛動工,村民們紛紛跟隨,短短兩三個月,村里拆除豬舍、私廁300余處。
此后,村里出錢,村民出力,統一建新廁,落成時,村民紛紛感慨:“還是新的好,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
各家門口統一規劃菜園,對3處黑臭水體全面整治,對5條輔路重新鋪設,道路兩側栽植法桐、女貞等鄉土樹種數千棵……三年來,周碼村的環境不斷改善,美麗鄉村容顏初現。
壯經濟,抓發展主線
村里環境美了,發展空間大了。以前,周碼村村集體手里沒資源,收入只有兩三萬元。通過統一規劃,村里回收零散土地70多畝,轉包后,每年增收3萬余元;4個廢棄魚塘,包給經營大戶,每年再增收6000元;廢棄小學租給電子廠,每年不僅得1.5萬元租金,還能拿6萬余元稅收分成。
從土地里刨出真金,村兩委又動員村民流轉土地,累計達1200余畝,僅管理費,村集體每年就可進賬7萬元。
群眾更得實惠,一位村民說:“我家6畝地,以前自己種,一年收不了幾千塊錢,現在包給大戶,每年租金就能拿4800元,我自己去鎮上打工,每個月還能再拿三四千元工資,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倍。”
2020年,周碼村的集體收入達到18.6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3.8萬元,村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解民憂,保民生底線
腰包漸鼓,民生改善。去年,周碼村新修排水渠230米、架設路燈40盞、慰問困難群眾30余人,發放慰問金和物資1萬余元。一系列民生舉措,讓廣大群眾的心和村集體貼得更近。
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還組織兩次大型文藝演出,動員村民們自發編排節目,觀眾達到500余人,“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節目真有意思。”村老黨員陳大爺說。
疫情防控期間,村里自發取消紅白喜事活動13戶,村民還組織“鑼鼓隊”,宣傳自我防護。如今的周碼村,民生改善,民心凝聚,正在小康路上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