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作為一名基層代表,我關注的重點是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解決‘一老一小’問題。”市人大代表、淮陰區淮高鎮大福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胡海榮建議,建立健全農村基層“養老”“養小”服務體系,破解農村養老和留守兒童教育難題。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青壯年離開家鄉外出務工,不但留下了老人,也留下了孩子。“健全多元養老體系,探索互助式養老模式,提高集中養老場所的質量和服務水平。”胡海榮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2021年,大福村將村里幾間廢棄的車間修整一新,結合原村部、衛生室,打造出一個集居家、休閑、就醫、養老為一體的“幸福院”。老人們晚上住自己家,白天在“幸福院”,跟同齡人一起打牌、下棋、拉二胡、唱小戲,中午還管一頓午飯。“目前反響很好,老人們不孤單了,心情好了,小病小痛也少了。”寒暑假期間,村里還邀請返鄉大學生為留守兒童進行課業輔導,把孩子的空閑時間安排起來,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和關愛。
農村“養老”“養小”不能僅靠政府,最關鍵的是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創業。大福村提出“出了家門,就進廠門”口號,整合現有創業點資源,提高企業含金量,帶動周邊村民就地就業。近年來,返鄉就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年輕人在家門口安心上班,老人靠著子女,孩子靠著父母,家庭和諧了,‘一老一小’問題慢慢化解,社會穩步和諧發展。”胡海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