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專題 便利舉措
近年來,市稅務局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便民之舉、施利民之策,奮力推進稅費服務創新,著力營造更優營商環境。
“線下辦理”向“智慧辦稅”轉變。全省首家無廳辦稅(智慧稅務)體驗區實體化運作,打破線上線下、征納兩端間壁壘;配備3400余臺自助繳費終端,30分鐘辦稅繳費便利圈初步形成;“淮稅通”征納溝通平臺搭建二百余個實時溝通交流群,“小淮說稅”政策網絡直播觀看人數超20萬次,實現“7*24”小時稅費服務;“四個中心”為主要特征的12366智能服務平臺功能性能全面升級;85%以上的城鄉居民、靈活就業人員學會使用支付寶、微信、“i淮安”APP在線繳納社保費;“江蘇稅務”APP累計企業、個體覆蓋率均居全省前列,全程網上辦事項占比達90%以上。
“共性服務”向“精細服務”轉變。圍繞納稅人繳費人多元化、深層次服務需要,推動稅費服務由無差別向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轉變。在對納稅人繳費人分類標簽畫像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首問負責、容缺受理、首違不罰等制度,優化完善適合不同群體納稅人的服務措施,不斷提升稅收政策確定性服務水平,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更有速度、更有溫度的服務。
“單兵作戰”向“協同聯動”轉變。主動將優化稅費服務環境融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棋局”,加強和銀保監和銀行等部門的協作,落實“銀稅互動”守信激勵措施,用信用資金為企業紓困解難;加強和市工商聯、市臺辦等部門的協作,組成服務聯合體,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立體的服務;加強和不動產登記部門的協作,探索不動產登記全流程網上辦稅模式;加強和人行、海關、公安等部門的協作,嚴厲打擊騙取退稅等違法行為,維護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稅費服務事項一體化整合”化解堵點。聚焦“零跑動”要求,2021年9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實施稅費服務專業職能一體化整合,在全市范圍將發票票種(票量)核定等32項稅費服務事項前移至納服機構,實施后,市局三分局累計受理稅費服務業務9.88萬余件,89.49%當場辦結,單項業務平均耗時由原需要1-2天縮至15分鐘,做到“一口進、一口出”“一件事、一次辦、一次成”。
“淮稅通·安心辦”納服品牌激發活力。以“辦稅通暢、在淮安心”為品牌愿景,推出五大類40項服務產品,構建形成了集宣傳咨詢、辦稅繳費、需求響應、社會協作、權益保護于一體的服務體系,并聘請百名稅費體驗師深度體驗,進一步豐富完善產品服務。納稅服務品牌獲全市創新創優項目一等獎,獲得納稅人繳費人的一致好評。
“便民辦稅春風行動”落地生根。連續9年扎實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結合淮安稅費服務實際,因地制宜開展“春雨潤苗”“稅事惠民”“智稅便民”“稅務體檢”等專項行動,落實全市通辦、紅利賬單等百余項服務舉措,增強小微企業發展信心,激發專精特新“小巨人”發展活力,促進中大企業發展穩健,讓便民辦稅春風吹進納稅人繳費人心田。
“3+”助力支柱性產業項目建設。在“加速度”和“提質效”上精準發力,創新打造“走訪問需+快速響應”“周期輔導+個性服務”“提示提醒+辦稅指南”3+重特大產業項目全生命周期稅收組合套餐服務,持續提升服務層次水平,助力項目快建設、企業快發展。今年1至8月,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市重大產業項目企業開票收入540.9億元,同比增長13.96%,展現出良好的生產經營活力,為推動經濟社會實現跨越趕超積蓄新勢能。
退稅減稅降費增強經濟發展動力。近年來,減稅降費成為國家財稅政策的主旋律,從宏觀“降稅負”到微觀“降成本”,每一項舉措年年加力、步步擴圍、層層遞進,市稅務部門以實實在在的硬舉措,確保了各項惠企利民的政策在淮落地生根。十年間,稅收減免678億元,尤其是今年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以來,全市減稅退稅緩稅緩費合計10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