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題 長效管護
近年來,金湖縣緊緊抓住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體制機制創新試點契機,加大統籌力度,打通機制梗阻,實施“三整合、三統一”,隊伍由鎮街招標、資金由鎮街兜底,實行專業化管護、市場化運營,明確管護事項、管護清單、考評辦法 ,建立了新的“五位一體”管護模式和“六有”管護機制,并覆蓋全縣鎮村。
一是明確“三整合、三統一”工作要點。整合職能,統一監管。采取合并同類項的辦法,將農路養護、衛生保潔、河道清理、綠化養護、公共設施管護五個方面整體打包,由鎮街按照區域公開招標,依托物業、保潔公司等社會力量開展管護,使保潔員與管護員“多員合一”,實行以效付費,避免職能交叉重復和臨時性突擊整治,管護隊伍鎮街統一招標和資金鎮街兜底,解決工作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低的問題。整合資金,統一使用。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一監管、扎口使用”的原則,整合條塊項目及資金,將農路養護、農村環衛補助、河道保潔和小型水利管護部分資金等整合到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大盤子”里,實現“資金合一”,全縣共整合資金1000多萬元,由縣財政局統籌監管,鎮街負責扎口使用。實行鎮街財政兜底,從資金上保障管護工作持續長久。整合機制,統一標準。進一步完善部門條塊管護工作標準,實現“多標合一”。各鎮(街道)結合工作實際,主動與條塊部門對接,厘清農路養護、衛生保潔、河道清理、綠化養護、公共設施管護職責范圍,進一步完善部門條塊管護工作標準,形成工作清單,努力做到科學可行,便于操作。
二是建立“四化”管護模式完善監管制度。管理網格化。推行管護職業化、專業化,將所有村組和農戶納入管理網格,細化管理單元。根據三類村莊不同管護要求,按照集鎮每千人配3名、每村配4-5名管護人員,建立橫向到邊,豎向到底,不留盲區、不留死角的環境整治管護體系;付費績效化。針對“督查力度不夠、回頭看不夠、結果應用不夠”問題,各鎮街根據標段(片區)情況,成立由鎮街、站所、村居負責人和群眾代表等為成員的監管考評組織。嚴格監管考評責任制,管護補助以季度為考評期,考評結果一季度一應用;鞏固標準化。針對“責任不到位、管護不到位、監管不到位”問題,通過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建立健全管護標準和考評辦法,定期開展縣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示范鎮村、干凈整潔有序村莊、長效管護達標村莊評價工作,系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上質量、上水平;推進閉環化。針對農村廁所革命、示范創建等重點工程,充分運用專項督查,采取“半月調度、半月推進”。全年縣委縣政府召開會辦、推進、觀摩、協調會等20次以上,著力解決工作堵點難點。加強常態化檢查督查,對督查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實施“發現-交辦-解決-回頭看”閉環制度,下發交辦單6次,印發督查通報16期。系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長效化。
三是形成可復制經驗向外推廣。在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下,通過職能整合、資金統籌,標準統一,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治臟向治亂、由突擊性整治向常態化管護、由零星整治向全域提升拓展,減少村級開支20%左右,逐步實現以相對最小化的投入,贏得人居環境最大化的改善,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展示出新的管護模式和機制的勃勃生機和活力。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網絡平臺、中國改革報、學習強國江蘇平臺相繼報道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