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盱眙縣聚焦新興領域法治需求,深入實施“法潤紅盟 法潤新興”法治惠企專項行動,通過優化普法惠企清單、強化公證服務質效、創新調解糾紛模式,為新興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優化普法惠企服務清單。落實惠企專項“普法責任制”,圍繞“八五”普法規劃,將送法進新興企業納入《2025年度盱眙縣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共性任務,制定落實普法責任制提醒函,推動有關單位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大對新興企業的普法宣傳力度。搭建企業對接交流平臺,組織淮安市巾幗律師公益聯盟成員律師、政法干警、法律明白人走進江蘇鑄來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偉復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面對面交流,開展“送法進車間”“法律風險防控講座”等活動,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淮安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法律法規開展以案釋法,發放法律援助宣傳資料,提出針對性建議,幫助新興企業提高防范法律風險能力。今年以來,開展活動12場次,覆蓋企業30余家,發放資料3000余份。創新“新媒體+普法”模式,打造短視頻欄目《普法麥克風》,制作兼具趣味性、實用性和權威性的普法短視頻7期,面向新興鏈上企業推廣傳播,累計受眾1萬余次。
二是強化涉企公證服務質效。強化制度落實,將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延時服務等制度在新興企業縱深推進,耐心解答新興企業和新業態群體有關公證業務咨詢。依托各鎮街遠程公證服務點,為就近鏈上企業提供遠程辦證服務,提高公證助企的便捷度。開展“暖心護企”專項行動,為新興企業開通“公證”快捷通道,啟動“容缺受理”機制,先受理后補缺,縮短辦理時間,提高辦證效率,進一步強化服務、簡化流程、提升質效,平均辦證期限縮短40%左右,滿足企業高效運轉的需要。推動賦強公證特色業務,在金融信貸活動中主動與金融機構對接,與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建立合作關系,新建遠程公證服務點,開展線上區塊鏈+線下賦強業務,為新興企業在銀行的貸款提供辦理賦強公證的快速通道,在幫助企業快速取得貸款的同時,降低銀行貸款的風險。截至目前,在新興領域共辦理涉企公證765件,其中涉及保全證據公證307件,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453件,其他涉企公證5件。
三是創新調解企業糾紛模式。搭建新興涉企糾紛調解平臺,協調專職調解員進駐企業服務中心,開辟綠色窗口,聯合法院、檢察院、工商聯、營商辦等部門為新興領域涉企糾紛調解提供全要素保障,推動“調、處、訴”無縫銜接,實現涉企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化解”。打造商事行業調解工作室,打造新生代商會、青年商會、服裝業商會、經濟開發區商會等4個商會商事調解工作室,分別派駐調解聯絡員,推行“全時域”“全程式”調解服務舉措,常態化指導和參與新興企業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累計化解矛盾糾紛851件,涉及資金1000余萬元。開展新業態糾紛專項聯調行動,聚焦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以及新興企業經濟合同、債權債務等領域,會同市場監管、交通等部門成立快遞物流和快遞小哥調解組織,聯合開展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和法治體檢行動,推動15家基層法律服務所和75家“名優特新”企業結對共建,面對面梳理經營中共性法律需求和風險隱患,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26條,協助化解矛盾糾紛110件,依法助力新興企業脫困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