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區創新構建專員體系、服務體系、提升體系“三體系”工作機制,以標準化、認證認可、質量服務、知識產權等大質量工作為抓手,提供全鏈條、專業化、精準化的質量綜合服務,全面夯實該區質量基礎,推動企業質量效益雙提升,穩步促進區域主導產業升級,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鍛造專業隊伍,構建“三級聯動”服務矩陣。出臺《質量專員工作制度》,選拔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服務意識好、實踐經驗豐富的骨干人員擔任質量專員,實行動態管理機制。通過專題培訓、內部研討、實踐鍛煉等方式持續提升專員能力,現已形成三級聯動、覆蓋全區主導產業的“三點一線”式質量專員服務網絡。同步建立隊伍建設、服務內容、工作流程、保障機制和考核評價五維工作機制,以及需求收集、任務分配、服務實施、跟蹤反饋、質效評估五維流程化服務模式,確保服務規范高效。
創新服務機制,構建“多元協同”質量生態。聚焦企業全鏈條質量需求,系統推進服務模式創新。依托產業集聚區設立“質量小站”,編印《“市監藍”服務指南》,推行專員“入站式”服務,將政策送上門,2025年現場登記并解決企業質量訴求36項。持續開展首席質量官培訓,累計培訓210余人次,實現369家列統企業及中小微企業全覆蓋,蘇鹽井神《基于數字化的“產供銷運”全過程質量協同管理》典型案例收錄入市場監管總局2025年良好實踐一書,并在央視重磅發布。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問診機制,全年征集并解決品牌、標準、專利等各類問題56件。優化知識產權服務,專利審查周期大幅壓縮,并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糾紛應對與維權支持。深化“政銀企”協作,舉辦專題推介會2場,幫助32家企業獲質量征信和知識產權融資2.8億元。推動成立行業質量創新聯合體,聚力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實施精準提升,繪就“質量強鏈”行動圖譜。實施派單式任務管理機制,依據企業需求類型,結合專員專業領域與個人特長,精準分配服務任務;針對復雜綜合性需求,組建跨領域服務小組協同攻堅。2025年制定8張任務清單和6項質量工作圖譜,精準識別產業鏈短板,系統推進質量強鏈行動。開展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覆蓋24家企業;推進56家重點企業標準制定與實施提升計劃;組織13家企業開展質量比對;走訪22家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召開質量分析會2場,解決質量與技術問題72項。新培育申報“江蘇精品”企業2家、質量信用AA級以上企業6家,推薦申報省長質量獎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