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漣水縣聚焦關鍵領域精準發力,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把營商環境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金字招牌”,以營商環境“強磁場”激活發展新動能。
一是做優全鏈條精準服務。打通建設項目在立項、設計、備案、施工、驗收、投產等審批全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實現從簽約到投產的全鏈條服務。常態化落實“減材料+免證照”極簡申報、“并聯審+容缺辦”極速審批、“全鏈幫代辦”極優服務“三極”工作機制。擴大項目審批全生命周期應用覆蓋面,由二產項目向一、三產項目拓展,推動更多項目實施“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建成即驗收、竣工即交付”“四即”快速審批模式。
二是強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市場準入方面。豐富營業執照和營業主體身份碼(企業碼) 在準營、社保、金融等高頻涉企政務服務領域應用場景。獲取經營場所方面。深入推進低風險項目告知承諾制審批,聯合驗收等機制應用。設置分類實施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試點、“打捆”審批或無需重新辦理環評等改革舉措。推廣不動產登記綜合受理、隨機派件、不對應審核模式,促進登記業務標準化、登記辦理均衡化,減少辦理時間。公共基礎設施服務方面。參照省水電氣網服務標準,全流程在線跟蹤提醒辦理時限,簡化審批手續。將臨時用水、用電納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實現開工前手續“一體化”集成辦。勞動力資源方面。為企業提供勞動用工指導服務和法律政策咨詢。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健全小微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機制,實現企業內部糾紛預防和自主化解;全面實施勞動仲裁案件繁簡分流,提升仲裁辦案質效。
三是深化項目審批并聯服務。對“拿地即開工”的重點項目實施動態管理,提升在儲備、培育、實施過程中的協同水平。在具體推進“拿地即開工”過程中,充分利用項目策劃生成和土地出讓階段,分析研判項目推進可能存在的難點、堵點,資規、住建、生態環境等涉審部門提前介入,積極開展用地、規劃、圖審、環評、能評等方面工作指導,落實同步審查、聯審聯批協同機制,保障經營主體取得土地及五證申請材料齊全后的3個工作日內實現“五證聯發”。
四是構建土地要素保障體系。儲備10個以上超500畝集中連片工業用地,形成5~10個可以承載億元以上項目的整體盤活方案。全面推行工業“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模式,為項目提供菜單式全流程服務。盤活低效閑置土地,全面推廣產業項目退出機制,綜合評價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水平。鼓勵產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限等方式,實行靈活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