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淮安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攀高比強、跨越趕超”,緊盯運行抓統籌,加壓奮進快落實,奮力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經濟運行保持持續恢復、運行平穩、回升向好、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
工業生產穩步提升,重點企業支撐增強。1-11月份,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兩年平均增速7.3%。其中,11月份當月增長7.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食品制造業發展較好,當月產值分別增長105.4%、23.5%、21.5%、17.9%、16.8%,合計拉動全市當月產值增速9.6個百分點。
工業投資高位增長,項目建設量質齊升。1-11月份,全市規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5%,增速較1-10月份下降0.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1.1%。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8.0%,增速較1-10月份提升3.0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24.5%。受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重大項目帶動,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96.48億元,同比增長77.1%,持續保持較高增速;但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4.1%,降幅較1-10月份擴大3.3個百分點、持續處于低位。
市場消費加快恢復,消費價格總體平穩。1-11月份,全市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3%;其中,11月份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8%。限額以上單位中,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當月分別增長27.0%、13.8%、21.0%,環比上月分別加快4.1個、13.4個、21.4個百分點。從主要商品銷售情況看,限上汽車銷售當月銷售額12.05億元,同比增長8.0%,石油及制品類銷售額12.81億元,增長17.2%,對全市消費恢復起到較好支撐。全市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5%,漲幅較1-10月份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煙酒類、衣著類、生活用品及服務類、教育文化和娛樂類、醫療保健類、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分別上漲1.4%、3.5%、0.8%、3.5%、2.3%、4.1%,居住類、交通通信類價格分別下降1.2%、3.2%。
規上服務業持續增長,交通運輸業較快恢復。1-10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9%,較1-9月份提升3.0個百分點。主要核算行業中,規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受新增企業拉動,持續保持較高增速;但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處于相對低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下滑,營業收入分別下降14.6%、1.2%。1-11月份,全市完成鐵路客運量1435.4萬人次,航空客運量146.2萬人次,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25.7%和92.0%。完成鐵路貨運量197.6萬噸、同比下降5.4%,港口吞吐量7235.9萬噸、增長5.2%,完成集裝箱47.46萬標箱、同比增長8.33%,航空貨郵吞吐量1.8萬噸、增長23.7%。
金融市場持續穩健,企業運營質效提高。11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6660.73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全市住戶存款余額3284.12億元,增長16.7%;企業存款余額2209.54億元,增長10.5%。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7568.42億元,增長17.7%。其中,住戶貸款余額2686.59億元,增長4.6%;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4881.48億元,增長26.4%。1-11月份,制造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1.7%、25.8%,分別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5.1個、9.2個百分點,帶動項目建設、企業轉型提速提質,今年通過“拿地即開工”方式落地項目177個,同比增加91個、增幅105.8%;“7+3”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8%,“新三樣”產業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50.5%,工業稅收累計增長12.3%、占比46.9%。得益于因疫情開放、旅游業復蘇,全市紡織業利潤總額增速當月增長357%。此外,推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大力實施房票2.0版,實現“五個打通”,累計開出房票5009張、帶動房地產銷售26.47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