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湖縣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使命,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體育”為宗旨,凝心聚力,銳意改革,在高質量發展的征途上步履鏗鏘、碩果盈枝。
立德樹人:春風化雨潤無聲
該縣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活動育人”理念,構建全方位、浸潤式“大思政課”體系,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在實踐中成人。
“四位一體”筑牢根基。以德育課堂為核心,紅色節慶為載體,特色社團為延伸,主題研學為拓展,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全縣中小學形成“一校一品”德育特色:金湖中學構建“善雅志”引領下的“紅藍綠”三線立體育人模式;縣第二中學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課,強化“政治認同”;外國語學校依托“堯德潤心”傳承堯文化;實驗小學以“大德育觀”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同體。“十四五”期間,開發德育校本課程120余門,開展紅色主題教育3000余場,覆蓋學生超15萬人次,建成優秀學生社團65個(國家級1個、省級8個),組織主題研學800余次,參與學生8萬余人次。
文明創建涵養校風。以文明校園創建為抓手,深化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融合。金湖中學、縣實驗初中成功創建省級文明校園,縣實驗小學等18所學校創成市級文明校園,金湖吳運鐸實驗學校等18所學校創成縣級文明校園。縣實驗幼兒園創成省級文明單位,濱湖幼兒園等6個單位獲市縣級文明單位。全縣中小學文明校園創建覆蓋率由期初60%躍升至95%以上,育人環境風清氣正。
“好少年”引領風尚。開展“新時代好少年”推選。陸仕蕓、丁悅楠、虞沈樺當選江蘇省新時代好少年,實現省級評選“零的突破”,杜沁蔓等12人當選淮安市新時代好少年,陳煜銘等65人當選金湖縣新時代好少年。通過多形式宣傳,在全縣中小學生中營造“學習榜樣、爭做先鋒”濃厚氛圍,覆蓋率達100%。
黨建引領:凝心聚力把方向
該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高質量黨建統領全局,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組織路線,為辦好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舉旗鑄魂,健全領導體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健全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截至2025年9月,全縣21所涉改公辦中小學校領導班子調整到位率100%,新領導體制全面高效運行。
夯基固本,建強戰斗堡壘。該縣委教育工委下轄30個直屬黨組織(黨委3個、黨總支8個、黨支部53個),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較期初提升12個百分點。強化“大抓基層”導向,通過常態化督查指導累計25次、列席旁聽120余場等機制,確保“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制度落地生根,深化“標準+示范”建設,成功培育市級“一校一品”黨建文化品牌3個、縣級示范黨支部15個。
守正創新,擦亮“荷都紅燭”。聚焦“切口小、牽引大”原則,推動黨建與教育教學、德育思政、師德師風深度融合。實施黨員名師工程,設立黨員先鋒崗186個、責任區89個,開展志愿服務500余次,培育縣級優秀黨建書記項目20個。80%以上黨員教師在各級教學競賽、評優評先中獲獎,先鋒模范作用充分彰顯,為事業發展注入澎湃“紅色動能”。
硬件蝶變:賦能成長新空間
堅持教育優先,以現代化建設為主線,“十四五”累計投入教育經費42.25億元,通過新建改擴建學校、更新裝備,辦學條件實現歷史性改善。
布局優化擴容提質。新建和改擴建學校12所,新增學位3600個,改造運動場3.6萬平方米,惠及學生1.2萬人,生均提升0.5平方米。重點建成金湖中學報告廳、育才初中二期、育才幼兒園、實幼綜合樓;重建金湖中專教學樓;翻新金湖二中校舍及運動場;改造金湖娃藝小功能室及跑道,有效緩解“入學難”“大班額”基本消除,90%以上義務教育學校達省定標準化要求。
智慧裝備升級保障。投入約4058萬元,為育才初中、外國語學校、育才幼兒園等校配備教學一體機200余臺、課桌椅3000余套、圖書5萬余冊、儀器柜200余個,為全縣中小學無空調教室安裝空調1200余臺。完成全縣中小學護眼燈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