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無人機在農田作業中因撒肥、施藥引起的民事糾紛顯著增加,針對這一新興領域的矛盾糾紛,金湖縣堅持源頭預防、綜合治理、就地化解的工作思路,采取“事前預防、事中規范、事后處置”的全鏈條防范體系,有效預防和化解無人機農田作業引發的民事糾紛,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2024年以來,累計調解無人機農田作業糾紛14起。
一是事前預防,強化法治宣傳與培訓體系建設。開展精準法治宣傳,針對農民、無人機作業企業和操作人員,圍繞民法典合同編、侵權責任編以及安全生產法等內容,舉辦專題法治講座,進一步加強從業人員法律知識儲備。制作通俗易懂的“無人機農業作業法律風險提示”宣傳冊,組織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在農忙季節開展巡回法治宣講,進一步強化無人機操作員和農戶的風險防范意識。聯合農業農村部門,建立無人機作業人員法律知識培訓制度,農藥管理條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將相關法律法規納入無人機操作資質考核內容,提升操作人員風險識別能力。
二是事中規范,強化操作指引與規范體系建設。推動建立縣域無人機農業作業行為指引,會同農業農村、法院等部門聯合制定《金湖縣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致相鄰動植物損害風險防范操作指引》,明確作業前告知、風險評估等必要程序以及安全距離、適宜天氣條件、農藥噴灑濃度等技術參數。同時,引導農民和無人機操作者簽訂書面作業合同,明確權責邊界、違約條款和賠償標準等,方便發生糾紛時高效處置。
三是事后處置,強化多元預防與調解體系建設。推動專業化調解隊伍建設,培育熟悉農業生產和無人機技術的專業調解員,形成“農技專家+法律專家+調解員”的復合型調解團隊。整合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資源,構建“一站式”農業糾紛調解服務平臺,踐行為民服務“零距離”、矛盾排查“零遺漏”、化解糾紛“零激化”的服務理念。開設農作物受損快速調處“綠色通道”,建立農作物損害評估專家庫,為糾紛調解提供技術支撐,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推進農業保險創新,探索“飛防作業保險+農作物保險”組合保險模式,有效分擔飛行風險,形成風險閉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