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化解農村土地流轉、集體經濟合同、農田作業等涉農糾紛,金湖縣立足縣域實際,創新構建“黨建引領、多元協同、法治護航”的“三維共治”體系,打造涉農矛盾糾紛調解“升級版”。今年來,全縣化解涉農矛盾糾紛331件,調處成功率達100%。
一是黨建引領強根基,織密矛盾排查“一張網”。建強組織體系,以基層黨建為抓手,依托基層黨支部,建立“縣-鎮(街道)-村(居)-網格”四級聯動機制。在縣級層面,整合農業農村、司法行政、信訪、市場監管等部門資源,形成涉農糾紛聯調聯動會商解決機制。在鎮(街道)層面,對涉農矛盾隱患實施“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見底排查,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矛盾、靠前調處、化解糾紛。村(居)依托“黨員先鋒崗”,組織村“兩委”成員、老黨員、鄉賢成立“說事評理團”, 堅持“村民說事+調解”相融合,通過“村務聽事”收集矛盾苗頭、“村務會商”分類化解、“民事村辦”限時辦結、“村事民評”回訪監督。
二是多元協同優路徑,打好矛盾化解“組合拳”。針對不同涉農糾紛類型特點,構建“分級分類、多方聯動”調解機制。對普通鄰里糾紛,發揮村(居)級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用,通過“情、理、法”融合調解;對涉及土地權屬、合同糾紛等復雜問題,由鎮(街)級調解委員會牽頭,協調法律顧問、農業專家等專業力量介入;對跨區域、跨行業的重大矛盾,則由縣矛調中心啟動工作專班攻堅,引入行業專家、“兩代表一委員”參與會商;針對近年來植保無人機作業等新型農業科技引發的損害賠償糾紛,建立覆蓋“事前風險評估-事中規范操作-事后快速調處”的全流程管理體系,通過加強法律知識培訓、規范作業合同、明確權責邊界及賠償標準、引入“飛防作業保險+農作物保險”組合模式,實現風險閉環管理。
三是法治護航固根本,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力”。堅持將普法宣傳融入涉農矛盾糾紛化解全過程,打造“三個一”法治工程。建設一批“法治小院”,在行政村設立法律服務聯系點,通過“小院板凳會”定期開展“村民議事會”“以案說法”“說法評理”等活動。培養一支“法律明白人”隊伍,通過集中授課、案例“解剖”、法律咨詢等形式,打造涉農專業調解隊伍。同時,組建“農技專家+法律專家+調解員”跨領域團隊,打造“老耿農事調解室”等特色品牌,形成服務矩陣。編制一套涉農糾紛化解工作指引,梳理土地承包、宅基地確權等涉農糾紛的法律依據和處置流程,建立分流交辦、協同聯動、研判會商等機制,明確受理登記、事項流轉、首問負責、重大情況報告等日常規范,構建職責清晰、分工合理、運轉高效的運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