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漣水縣將農房改善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工程系統推進,高標準抓好農房建設,高要求寫好“后半篇文章”,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農村“藍圖”變成了現實畫面。
一是推動產業發展。漣水縣堅持“項目繞著產業布”“產業跟著項目進”的工作導向,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稟賦,通過發展規模農業、特色農業、旅游農業等方式,大力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就業體系,促進農民和村集體持續增收。特別是蘆筍、食用菌、優質稻米、釀酒高粱等在漣水有穩定銷路和市場的優勢產業,該縣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資源,在產業結構調整、經營主體培育等方面找準突破口,努力打造“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村級特色農業品牌。
二是優化基層治理。漣水縣強化黨建引領,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進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因地制宜完善“村規民約”,大力宣傳創業精英、身邊好人、優秀家風等先進典型,引導農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尋求社區文化認同,積極開展文明戶、示范戶等評比活動,幫助群眾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推動居住條件和精神面貌雙提升。
三是完善公共服務。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型農村社區建成、越來越多的百姓入住,對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漣水縣統籌一事一議資金,加快推進水電路氣網等公共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覆蓋,為公共服務有效覆蓋奠定堅實“硬件”基礎。重點優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的空間布局,通過合理設置服務網點、推動資源下沉等方式,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上學遠、辦事煩”等痛點問題,讓優質服務資源更貼近農民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