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漣水縣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統籌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不斷夯實美麗漣水、生態漣水、平安漣水高質量發展基礎,精心描繪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嶄新畫卷。
一是生活質量節節好。漣水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村干部帶頭對轄區環境衛生進行徹底清理,各鎮街加強長效監管,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做好房前屋后綠化、美化、保潔工作,全方位營造村莊環境整治“全民參與、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為逐步改善村莊基礎設施,該縣在岔廟鎮洪濱村、成集鎮法華村等地架設路燈995盞,在高溝鎮大胡村、唐集鎮聯富村等地鋪設、修復道路2萬平方米,在高溝鎮墩南村和紅窯鎮金城村、大金圩村等地新改建農村公共廁所9座,在梁岔鎮費莊村、高溝鎮苗蕩村等村新建修復涼亭、長廊。
二是村民收入步步高。近年來,漣水縣統籌整合現代農業、鄉村振興等資金,優先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傾斜,進一步做強優質稻米、蘆筍等特色主導產業。紅窯鎮依托弱堿性沙壤土這一天然優勢,大力發展蘆筍產業,設施化蘆筍種植面積已超萬畝,吸納周邊近2000名村民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大博農業項目總投資1.26億元,在金城村建設廠房、冷庫8000平方米,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90萬元。為進一步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紅窯鎮李莊村引入華夏云錦、天宮云錦等,著力打造云錦特色產業。南集鎮南集居委會依托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培育城鄉致富稻米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項目,輻射帶動周邊2萬畝優質稻米種植;充分挖掘“抗日大飯店”紅色文化和“大豆”文化,打造“南小千”等千張品牌,千張年產量約300噸。保灘街道周集村利用整治后閑置荒地,招引童話森林農旅項目,利用區位優勢和閑置房屋,打造休閑民宿,全方位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幸福生活處處顯。3年時間內,該縣保灘街道周集村先后整治16個自然組,拆除破敗建筑500余處,疏浚排水溝渠4.5公里,栽植景觀苗木5000余株。村莊基礎條件變好后,該村通過量化評分、動態賦分、公正獎勵,激發了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常態化開展“周末逮幸福”公益課堂,成立工作室,邀請專業人士開設書法、閱讀、講座等興趣課程,關心幫助更多孩子。圍繞“1+6+N”的建隊目標,組建6支志愿服務隊和社會志愿服務力量,常態化開展義診、文娛等活動,去年開展文明實踐惠民活動60余場次,極大豐富了村民生活。截至目前,周集村已先后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2023年度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淮安市特色田園鄉村”“淮安市生態宜居美麗示范村”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