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蘇省耕地環境站聯合省地勘院、市耕保站組成專業工作組,深入淮安區車橋鎮車西村、蛇峰村及流均鎮條龍村,針對3個省級耕地質量監測點開展專項采樣工作,為區域耕地質量動態管控與糧食安全生產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開展耕地質量監測不僅能實時掌握耕地質量動態變化,更能提前實現風險預警,是筑牢耕地保護屏障的核心基礎。據了解,自2006年起,該區持續推進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建設,現已形成覆蓋全域的立體化監測格局,累計建成31個標準化監測點,包括1個國家級監測點、10個省級監測點及20個市級監測點(含10個簡易監測點)。這些監測點如同散落田間的“智慧觸角”,實時捕捉土壤養分變化、耕作層厚度等關鍵指標,為區域耕地質量演變趨勢研判提供第一手資料。
工作組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開展現場作業。在選定的省級監測點位,技術人員分區采集常規施肥區與長年無肥區的對比土壤樣本,精準測定各小區耕層厚度,同步核查監測點標識牌完整性、基礎設施運維狀況及周邊農田管理措施落實情況。通過“采土樣、量厚度、查設施”的“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工作組全面掌握監測點運行質效,確保數據采集的真實性、代表性和連續性。
下一步,該區將嚴格按照省級指導意見,持續優化監測點建設與管護機制,積極探索更高效、更精準的管護模式,以高質量的耕地監測工作推動區域耕地質量穩步提升,為保障糧食安全、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筑牢“土壤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