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盱眙縣以“善道盱眙”精神文明建設品牌為引領,持續推動道德建設與鄉村善治深度融合,初步形成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新格局。
盱眙縣構建由653名“好人”組成的國家、省、市、縣四級“好人”典型事跡傳播矩陣,營造崇尚好人、學習好人、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為鄉村善治注入持久精神力量。全縣黨員干部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各鎮村制定村規民約,開展宣傳教育,建立長效機制。盱眙縣在培育婚戀新風上下功夫,形成“彩禮負擔輕、新風暖萬家、讓愛更輕松”的良性循環,“‘三創三送 讓愛輕松’推動婚戀新風暖萬家”典型做法被中國文明網、“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媒體廣泛報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馬壩鎮臘塘社區制定“臘八條”村規民約,設立新風教育館;淮河鎮費莊村、穆店鎮車棚村建立家宴服務中心;黃花塘鎮舊鋪社區推行移風易俗積分兌換,均獲村民好評。
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盱眙縣構建覆蓋廣泛、方便群眾的陣地網絡:13個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每周有活動,154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常態化開放,成為群眾的精神家園。盱眙縣常態化開展“泥土課堂”“農船黨課”等宣講活動,讓群眾聽得進、學得懂;圍繞“服務老、養育小”、基層治理等群眾關切,開展“睦鄰守望——九九好鄰居”“愛心洗衣房”“暖心小棉襖”等關愛老人項目,以及“山爸山媽”“山哥山姐”“向陽花開”等關愛留守兒童項目,累計開展326次務實暖心志愿服務;組建以村民為主體的村級志愿服務隊、社會志愿服務隊196支,形成“親幫親、鄰幫鄰”的互助文化,營造互幫互助的民風環境、優美人居環境和誠實守信的人文環境,為鄉村發展注入“人氣”“財氣”“和氣”。盱眙縣堅持分類指導、循序漸進,在加強道德建設、推進鄉村善治中持續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