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漣水縣深化社會救助改革,“一老一小”關愛服務、社會治理等件件應民需、順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實事,“相約”民政,百姓可感可及,譜寫了民政為民,民政愛民新篇章。
一是精準實施兜底保障。該縣堅持人民至上,牢固樹立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持續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聚焦省市縣2024年民政工作高質量發展考核目標,積極組織廣大民政黨員干部職工,深化社會救助改革,著力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織密織牢城鄉低保戶、支出型困難家庭、特困供養老人、困境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生活保障網,深入開展低保擴圍增效,大力整治“人情保”“關系保”,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實現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實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8777戶16868人,發放低保金8716萬元,為5626戶支出型困難家庭發放臨時救助金566.5萬元,為4279名特困供養對象發放經費4616.9萬元,在“夏季送清涼”“寒冬送溫暖”活動中,為困難群眾發放慰問品、慰問金134.03萬元,安裝空調、風扇等電器234臺,發放棉衣、棉被等救助衣物440件;廣大困難群體通過資金+物資+精神關愛等多元化、個性化救助,不斷提升福祉。為確保應救盡救、精準救助、及時救助,該縣常態化開展大排查、大走訪專項行動,沉到一線,走訪排查困難群體4.4人次,社會救助精準率、應救率、及時率實現“三個”100%。
二是聚焦“一老一小”關愛。2024年,該縣狠抓“一老一小”關愛服務工作。著力打造“漣頤康養”養老服務工作品牌。新建的漣水縣社會關愛服務指導中心、岔廟鎮等多個社會關愛服務中心,成為“一老一小”關愛服務的新亮點,東門等5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和20個社區養老互助睦鄰點以及保灘先行先試的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描繪了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新圖景。縣社會福利中心、朱碼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提升改造,農村敬老院“六統一”管理服務機制。此外,2024年為全縣高齡老人發放尊老金1764萬元,為70戶困難老年人安裝寬帶及視頻監控設備,為2.5萬名高齡、困難老人常態化開展助購、助潔、助醫、精神慰藉等居家上門服務22.6萬人次,同時為450戶老年人家庭實施以舊換新等適老化改造;擦亮“漣心童夢”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品牌底色,持續做好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建成并運行岔廟鎮和紅窯鎮兩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為未成年人提供圖書閱覽、書法繪畫、音樂舞蹈、精神關愛、心理輔導等多方位服務,全年為1321名困境兒童發放生活補助費1263萬元;為144名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困境兒童舉辦為期二十天“愛心暑托班”,六一、春節等重大節日,為困境兒童發放學習、生活用品和慰問金10萬余元,及時解決他們入學、醫療、生活等急難愁盼問題,激發他們自尊、自強、自信和積極向上的堅定信念。
三是深化基層社會治理。2024年,該縣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持續貫徹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加大殯葬領域腐敗和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問題整治力度。扎實推進生態安葬等省民生實事項目落實落地,投入25萬元,完成大東鎮瓦灘村林地和生態安葬復合利用項目建設及全縣公益性公墓規范管理工作,新增墓穴100座,大力整治鎮、村公墓違規經營問題,殯葬有關政策、制度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和完善,殯葬領域呈現風清氣正的嶄新局面。深化婚姻登記服務工作,完善婚姻家庭輔導工作室制度,開展婚姻家庭輔導310余人次,革除陋習、移風易俗,抵制高價彩禮、文明節儉辦婚事的新時代婚姻家庭文化深入人心。七夕前夕,在保灘鎮周集村舉辦了大型公益相親活動,為50名單身男女搭建了溝通交流平臺;重陽節,為18對金婚夫婦免費補辦了結婚證、拍攝了婚紗照。全年辦理婚姻登記3389對,為900多人次進行了檔案查詢,有40多對夫婦經過家庭輔導工作室調解,重歸于好。社會組織規范運行,管理服務水平、服務質效不斷提升,年度發展社會組織5家,社會組織參檢率76 %,清理整頓僵尸型社會組織21個;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點建設首次在漣水落實落地,已為67名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溫馨、親情化服務5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