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人社部門堅持就業導向,以“技能興淮”行動為抓手,精準對接全市重要產業發展以及重點企業、重大項目人才需求,開展高質量職工培訓,為技能興業培育更多人才。截至10月底,已幫助2600余家企業開展崗前培訓、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訓,培訓近2萬人次。
摸清需求,因需定培。強化職業技能培訓需求驅動導向,以職工、企業、產業的需求為核心,實現培訓與就業、企業、產業的精準匹配。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依托“淮安人社”微信公眾號,打造“就、培、評”一體化服務平臺,推動技能培訓與就業需求智能匹配。對接全市“353”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和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技能人才需求,動態調整發布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培訓機構、評價機構等指導目錄,實現技能培訓與人才需求動態匹配。
強化服務,方式靈活。根據企業職工需求,采取“技能夜校”“周末課堂”“校企合作”“送培入企”等方式,按月征集、匯總、發布培訓班次信息,定期公布“技能夜校”等課程安排,滿足各類企業職工培訓需求。依托“工匠課堂”平臺整合資源,開發企業崗前培訓本土化課程,針對制造業、商貿類、化工類等不同領域,打破線下集中授課模式,支持多終端學習,實現“隨時學”“隨地學”。
賦能企業,自主培養。支持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和直接認定,在63家規模以上企業常態化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推廣“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激勵職工通過技能提升照亮職業前程,全市企業首席技師、特級技師不斷涌現。近3年,全市企業自主評價技能人才1.39萬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達79.5%,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