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淮安市市場監管局以“四鏈”同筑加強校園餐食品安全全鏈條治理,筑牢秋季校園食品安全防線。
鎖定“準入鏈”,全鏈條閉環管理。該局與農業農村、教育、公安、衛生健康等部門協調聯動,建立校園餐“源頭一張網”監督管理體系,為“校園餐”提供安全、豐富的食用農產品。加強校園食材配送環節管理,為配送車輛安裝監控、溫控和定位設備。鼓勵企業采用智慧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升級“智慧鏈”,全過程智慧管控。該局推廣《淮安市餐飲服務色標管理視覺識別系統》,以標準促規范,進一步提升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在駐淮高校推廣應用“人臉識別+體溫+手部”AI晨檢方式,發現異常情況即自動鎖定工號并發出預警。鼓勵高校食堂使用“智能留樣冰箱”,實現留樣品種自動識別、留樣標簽自動打印、溫控異常自動報警、留樣分量不足自動提示等功能,進一步規范食品留樣行為。
擰緊“責任鏈”,分類分級壓實主體責任。在許可環節,該局明確區分學校食堂自營、委托經營、承包經營、校外供餐等經營方式,動態梳理完善“一校一檔”,實時歸集許可關鍵信息,實現底數清、情況明、責任可追溯。在日常監管環節,推行食堂分類、風險點分級、監管分等“三分監管”模式。在日常管理環節,實施風險點“高、中、低”三級管控,針對不同等級風險采取不同的應對舉措。
夯實“共治鏈”,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監督。該局在駐淮高校食堂張貼“校園食安碼”,師生掃碼即可上傳照片,反映食品安全問題,學校24小時內核查反饋。在中小學、幼兒園采取家長每日輪值、進校參與學校食堂進貨查驗的舉措。家長還可依托“互聯網+明廚亮灶”系統,通過“智慧市監”手機端隨時查看學校食堂后廚視頻畫面,線上參與校園餐監督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