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湖面,屬于洪澤人的一天在湖畔拉開序幕。這片310.35萬畝的水域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不僅擁有豐富的水利、漁業資源,還凝結沿岸人民耕湖為生的智慧,承載著他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熱望。
當漁市的嘈雜在晨曦中散開,當散步游玩的人群徜徉在傍晚的湖岸,一些新變化正悄然發生。自2020年10月洪澤湖全面實行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政策以來,湖區生態逐步恢復,非法捕撈現象得到有效控制。與此同時,電商直播的興起重新定義著漁業經營模式,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重心也隨之調整。
水清湖晏,漁業新興
洪澤湖水產資源豐富,有“日出斗金”的美譽。目前,洪澤區水產品市場以養殖水產品為主。“由于經營戶可能從不同養殖戶處進貨,而貨源不僅有本地還有外地的,我們既要把好本地水產品質量安全關,又要防范外來風險輸入。”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付告訴記者,隨著監管工作持續推進,轄區水產品市場秩序整體向好,改變正在潛移默化地發生。
洪澤區市場監管局高澗分局位于洪澤湖東岸,是保障湖區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秩序穩定的監管“最末端”。對于水產品市場近年來的變化,分局工作人員感受頗深。
以往,湖區水產品多銷往淮安和鄰近地區。電商直播平臺興起后,不少養殖戶開始直播帶貨。“在拓寬銷路的同時,直播業態的興起也使監管對象更為分散,對我們的工作方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澗分局局長賈玉國說。記者了解到,一些直播間經營者由漁民和水產養殖戶轉型而來,法律法規知識相對欠缺,售后服務意識不強,在經營中時常觸及“雷區”。
今年5月,高澗分局接到消費者來電,反映在某直播間購買的龍蝦規格與商家所宣傳規格不符。接到投訴,分局及時對涉事經營戶經營場所進行檢查,發現經營戶正在打包的龍蝦規格均與所宣傳規格相符。工作人員梳理近期投訴舉報臺賬,未發現有其他消費者反映該經營戶存在類似行為,綜合以上因素,排除商家主觀故意可能性。經營戶解釋稱,可能由于快遞路程較遠,龍蝦在運輸過程中出現脫水,導致規格縮小。查明情況后,分局工作人員對商家批評教育,責令其改正并對消費者進行賠付,同時建議其根據郵寄路程遠近采取不同等級的保溫措施,對路程較遠的快遞件增加冰塊、保溫袋。
改進售后服務的努力可能會在短期內增加成本,對此,經營戶是否存在不同意見?高澗分局副局長沈俊坦言:“我們耐心向經營戶解釋,引導大家用打造品牌的長遠眼光看待每單生意,對待每次售后服務,用質量、服務、信譽為洪澤區樹立良好的營商形象。”
人勤業旺,漁歌新唱
如今,年輕一代洪澤人正為家鄉建設和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給古老的洪澤湖注入勃勃生機。
“曾經,從事漁業和相關水產品經營業被認為是辛苦且缺乏保障的,年輕人往往不愿涉足。”陳付告訴記者,隨著區域經濟轉型發展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入推進,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家鄉發展。他們依托當地豐富的水產品和農特產品資源創業,在建設家鄉的過程中實現著自身價值。
在洪澤湖東畔,就有這樣一名“漁姑娘”。初秋的一個下午,記者來到洪澤區產業園一棟建筑的五層,只見一名干練的女士正向前來洽談業務的客戶介紹公司產品。眼前這名笑聲爽朗的“85”后,就是淮安漁姑娘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文靜。她不僅是淮安市人大代表,還是一名頗受歡迎的“網紅”。
2009年,韓文靜辭去南京的工作回到家鄉。一次偶然的機會,烹得一手好螺螄的她嗅到商機,開辦了自己的小店,銷售自家加工的小螺螄、小龍蝦等食品。眼看店鋪生意蒸蒸日上,她抓住機會投資開辦公司。作為土生土長的洪澤人,韓文靜深諳當地水產品和農特產品的魅力。自2016年公司成立以來,她帶領團隊先后開發出香辣蟹、手工魚圓、特色福魚、麻辣鵝等系列產品,依托電商平臺、線下團購等模式銷往全國。
“以前提到麻辣鵝,洪澤人的印象是推小車叫賣的路邊攤、即稱即走的買賣。”韓文靜將發源于洪澤的這一特產改良創新,在忠實于傳統口味的基礎上推出預包裝麻辣鵝,讓特產以嶄新面貌走上淮安人的餐桌。
接觸電商直播后,她把直播間設在公司展覽區隔壁,一邊當老板,一邊做主播。“人數最多時,一場直播有兩三萬人觀看。”針對公司主打的麻辣鵝產品,洪澤區市場監管局及時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幫助員工明確品質和包裝方面的最新要求。“這周三,洪澤區市場監管局舉辦了鹵肉制品知識培訓,公司負責生產加工的員工都參加了。”韓文靜告訴記者。
“我們針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形成一套細致的對接方案,安排專人負責,以便第一時間回應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問題。”洪澤區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經營安全監督管理科副科長陸婧說。
“不少外地消費者沒吃過麻辣鵝。在銷售過程中要注意宣傳,讓大家能夠盡快領略產品的魅力。”陸婧的這一建議和韓文靜的想法不謀而合——麻辣鵝拌素雞是當地傳統吃法,直播時,韓文靜將兩者搭配銷售,顧客買一袋麻辣鵝就能獲贈一根素雞。“這么做不僅把經典吃法教給了顧客,還起到很好的促銷作用。”談起“生意經”,韓文靜興致勃勃。
一方熱土,一片深情
從地圖上看,洪澤湖像一只振翅的鳥兒,自西向東自由地飛翔。生于斯長于斯的洪澤人,看向這座湖的眼神總是多了幾分深情。他們見證了湖區的變化和發展,也以自己的方式回饋著這座湖。
陳付、賈玉國都是洪澤人,從事的工作也和洪澤湖有關。隨著時代變遷,一些曾經的漁民開始從事水產養殖和經營工作。他們往往以散戶形式出現,合規經營意識和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引導他們實現合規經營是我們工作的重要內容。執法過程中,大家常采用‘拉家常’的方式,讓經營戶在不知不覺間將法律法規要求、合規經營理念牢記心中。”陳付說。
年輕一代市場監管人也在基層的鍛煉中成長起來。“剛到基層工作時,年輕人習慣一上來就講法條規定。經營戶聽得半懂不懂,加上經營壓力,可能產生抵觸情緒。”陳付告訴記者,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年輕同志漸漸掌握了工作方法,在和各類經營戶打交道時游刃有余。
年輕人的朝氣也使他們具有干好基層工作的先天優勢。為及時處置突發情況,分局工作人員的手機一天24小時開機。一次,分局接到反映某燒烤店使用的肉品存在質量問題的投訴。為固定證據,分局副局長趙洪江帶領幾名執法人員,聯合相關部門,零時左右來到涉訴肉品運輸車必經的路口蹲守,于凌晨二時攔截了涉訴肉品運輸車,現場固定了證據。
每當任務結束,大家在感到辛苦的同時,也體會到莫大的充實感。基層工作的意義在這一刻愈發清晰。
“我們歡迎更多年輕人來洪澤,在服務當地發展和市場監管事業的過程中,為青春加上生動的注腳。”淮安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劉廣波說。
行走在平坦開闊的洪澤湖大堤上,兩岸壯闊的水勢盡收眼底。這座67.25公里長的古代堤堰工程見證了千余年來百姓與水博弈的壯舉,也記錄了淮河下游勞動人民筑堤屯田、建設家鄉的無窮智慧。
這是個美麗的地方,也是洪澤人世代生活且為之奉獻著的家鄉。今天的洪澤人正以對故鄉的深切眷戀、對家鄉發展的拳拳之心,繼續書寫與水相伴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