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中秋節吃月餅作為傳統習俗,早已深入人心。如今,隨著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元化以及健康飲食理念的普及,無糖月餅、素食月餅等也越來越受歡迎。這些月餅有何區別?是否存在消費誤區?如何正確選購和健康食用月餅?
常見的月餅消費誤區
月餅通常以小麥粉等谷物粉/食用淀粉、薯類粉、豆類、食用油脂等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糖制成餅皮,包裹各種餡料加工而成。
“無糖”月餅=糖含量為0?
根據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每100g月餅的糖含量不超過0.5g時,可聲稱或標注為無糖月餅。預包裝食品中的“無糖”一般是指果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和乳糖這些單糖和雙糖的含量達到了無糖聲稱要求,但可以含有麥芽糖醇、木糖醇等甜味劑,俗稱“代糖”。因此,“無糖”月餅并不意味著月餅中的糖含量為0,也不代表沒有糖醇等甜味劑。
素食月餅比普通月餅更健康?
普通月餅的糖、脂肪、能量較高,原料中可包含各種動物性成分,如蛋黃、肉類、動物油脂等。素食月餅的原料中不含動物成分,主要由雜糧谷物、水果、植物油等植物性原料制成,消費人群以素食者為主。這類月餅雖然在原料控制環節降低了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的含量,但糖含量、脂肪、能量并不一定就比普通月餅低。因此,月餅是否健康還應綜合考量其他原輔料、食用量、食用人群健康狀態等因素。
“高端月餅”更有益于人體健康?
有些商家在月餅中加入西洋參、人參、鮑魚、燕窩等高價值食材,在部分消費者認知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滋補和保健效果,但這些食材的添加量需要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發揮其預期的保健作用。此外,在月餅的加工和烘焙過程中,一些營養成分還可能分解或流失,營養價值大大降低。因此,“高端月餅”是否更有益于人體健康,還得看其中營養成分的含量與人體的吸收情況。
正確選購學幾招
注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月餅一般含大量油脂,存放時間過長容易氧化變質,產生哈喇味與有害物質,消費者在購買月餅產品時注意查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一般來說,配料表的成分是按照遞減順序排列的,越靠前的成分含量越高,消費者可根據配料表及營養成分表來選擇,盡量選擇營養成分表中能量、脂肪、糖、鈉含量相對較低且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月餅。
理智選購無糖月餅。無糖月餅并不代表月餅中完全不含糖,只是糖含量≤0.5g/100g,但這些月餅通常會加入麥芽糖醇、木糖醇等甜味劑增加甜味,這類物質在體內代謝緩慢,長期過量攝入可能會引起腹脹、腹瀉等不良癥狀。
月餅不是保健食品。雖然有些“高端月餅”在原料中使用了一些具有一定滋補和保健效果的食材,但它并不是保健食品。我國對保健食品有嚴格規定,只有經保健食品注冊或備案,按照保健食品要求生產的食品才可稱為保健食品,才能進行相應的功能宣稱。